心血管内科一区

科室新闻

“通血管”经常听,“栓塞”冠状动脉您听过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1日 点击数:
摘要:

前阵子,林伯稍微活动后就出现心慌,气也有点喘不上来,来到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就诊,经检查,发现林伯患上一种很罕见的疾病: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这是什么东西?

202312211735342761.Png

 

01 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什么?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与肺动脉两个血管之间产生了异常通路,这样一来就会使压力高的冠状动脉内血液流向压力低的肺动脉,导致心脏本身供血减少,加重肺动脉血流负荷。多数患者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无明显症状,随分流量增加,可逐渐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晕等。属于较罕见的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接受造影检查人群中检出率约0.2%,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0.002%。冠状动脉瘘诊断需经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经胸及经食道)、冠状CTA、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传统治疗方法采用外科手术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结扎或者修补,虽效果肯定,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近几年,随着心导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介入器械的研发,经导管封堵可应用于各类冠状动脉瘘的治疗,因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输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该手术具备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目前已作为首选方法,越来越多地替代了传统外科治疗,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为广大冠状动脉瘘患者带来了福音。

02 介入手术过程

由于该疾病临床相对少见,林伯由于长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瘘处形成了20×11mm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正常冠脉主要分支直径约2-4mm),血管瘘分支处走形异常形成夹角并过度迂曲,随时有破裂风险。林伯同时出现左心房增大(50mm,正常30-35mm)、心房颤动等并发症,很棘手!

面对这罕见且凶险的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瘤,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波主任医师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充分认真的讨论准备,反复研究、充分论证,最终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为林伯“拆弹”。李波主任决定为患者实施当前技术最为领先且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弹簧圈介入封堵手术。

手术经右侧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穿刺部位相比,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具有更微创、安全、简便的特点,容易压迫止血,入路相关并发症少(例如周围静脉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患者恢复快,护理方便,接受度高,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最大程度的较少林伯的痛苦。


202312211735347189.Jpeg

↑远端桡动脉穿刺置管


明确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及冠脉瘤情况后送入指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开口,接着从导管送入导丝及微导管到冠状动脉瘘,因患者瘘血管走形异常且过度迂曲,在导丝进入瘘管交通支时难度极大,后经过使用不同型号的导管导丝反复多次尝试,最终成功将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至瘘管远端后释放,经再次冠脉造影显示:瘘管及冠脉瘤血流消失,提示瘘管封堵成功。

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术后林伯感觉呼吸一下子通畅了不少,回到病房即可下地、自己进食。

李波主任介绍:冠状动脉瘘的潜在风险是引起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以及瘤样扩张的瘘管突然破裂导致的大出血或心包填塞。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结扎或者修补。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中建议,较大的冠状动脉瘘不论是否伴随症状,均应行介入或外科手术封堵;小至中等冠状动脉瘘仅在有症状(包括缺血、心律失常、不能解释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情况下进行封堵;对无症状的小型冠状动脉瘘则不建议封堵。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得到治愈。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已常态化开展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封堵(栓塞)术,标志着我院具备心血管罕见病、疑难病诊治能力,为区域内广大心血管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02312211735342160.Jpeg

李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兼一区主任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意大利安科纳大学联合医院访问学者,在粤西率先开展房颤的三维射频消融治疗及永久性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治疗。完成粤西首台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率先在佛山开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

擅长复杂冠脉支架术、大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结构性心脏病的封堵术治疗等。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均有很高造诣。

 

 

 

供稿:心血管内科一区 冯景焜 

审核:心血管内科 李波

录入:心血管内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