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乙状结肠冗长并扭转,一种危险的急腹症
47岁的刘先生,因“便秘1周,腹胀伴腹痛4天”于2024-08-01 22:55急诊入住南海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刘叔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秘,大便不畅,排气逐渐减少,入院前4天开始出现腹胀,伴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乏力,无胸闷气促等。
入院时急诊查腹部CT提示:考虑降结肠远段扭转并闭袢性结肠梗阻,闭袢内结肠肠管明显扩张及大量粪石存留,近端结肠壁稍增厚,结肠系膜少许渗出,注意排除肠坏死可能,必要时增强扫描。入院时见腹膨隆,腹部可见肠型、未见蠕动波。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未及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阴性。全腹扣诊呈鼓音,肝、肾区无扣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活跃,约7-8次/分。直肠直检直肠空虚,距肛门口7cm未触及肿物。
刘叔入院时腹部增强CT图片,结肠最粗处约13cm
胃肠外科张晓槟主任团队了解刘先生病情后,考虑刘先生为乙状结肠冗长并扭转,若不急诊手术,可能因乙状结肠坏死或乙状结肠破裂危及生命,遂于2024年8月2日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乙状结肠重度膨胀,扩张结肠直径约12-13cm,肠壁水肿渗出,未见明显坏死,乙状结肠远端扭转,近端粪石卡顿,卡顿处结肠壁稍缺血,无坏死,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稍扩张,腹腔见淡红色腹水约300ml,遂行乙状结肠切除术+降结肠造口术,现患者恢复良好。
术中见乙状结肠扩张情况
刘先生切除的乙状结肠标本
什么是乙状结肠冗长?
乙状结肠冗长是指先天性的乙状结肠超过其正常的范围,也称为先天性的长结肠。乙状结肠的平均长度为 40 到 60 厘米,超过这个长度就是乙状结肠冗长。
乙状结肠冗长原因?
乙状结肠冗长一般是因为先天发育异常所引起,也可能是因为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所引起。先天发育异常是主要原因,若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肠道炎症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由于炎症刺激,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乙状结肠冗长的情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原因所引起,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还会出现乙状结肠冗长的情况。
乙状结肠冗长与便秘有很大的关系,若患者存在长时间的便秘状况,那么粪便就会堆积在肠道当中,久而久之将形成巨结肠样改变。此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控制,肠道会超过正常的长度范围,从而形成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发育不良也是乙状结肠冗长的一个原因,若患者本身乙状结肠就发育的比较长,那么粪便在结肠当中通过的时间就会比较久,水分吸收量也会变多,很容易让粪便变干变硬,从而产生排便困难的现象。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乙状结肠冗长是存在一定的遗传风险的。
乙状结肠冗长临床表现?
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可表现出慢性便秘、腹胀、左下腹疼痛等不适症状。患者肠功能失调症状明显,会出现便秘的症状,症状严重者不能自发排便,需要进行灌肠才能排便。患者因为长期便秘肠道内容物较多,就会导致腹胀。因为粪便充满了乙状结肠,患者会在左下腹摸到块状或条索状的包块,同时会出现左下腹疼痛的症状。
乙状结肠冗长诊断方法?
灌肠造影
乙状结肠冗长治疗原则?
当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物理性治疗,还有手术治疗,其中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物理性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轻质液状石蜡,能够预防宿便堆积,有效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另外还可以有效联合食用维生素 B 片,这些药物就可以有效补充肠道的营养,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物理性治疗主要是通过日常饮食的调理,又或者是排便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便秘。手术锻炼还应该有效结合患者的病情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主要是全乙状结肠切除术,又或者是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