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里应外合”南海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开展双镜联合,精准切除胃肠道肿瘤
日前,67岁的张大爷在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行肠镜体检时发现结肠息肉,息肉较大,遂于我院住院行ESD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提示基底切缘阳性,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需要追加行结肠癌根治手术。
然而,在行ESD手术过程中患者肠道肿瘤已被剥除,腹腔镜手术中对肿瘤定位为一难点。南海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组织MDT对王大爷病情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讨论,一致认为可采取“双镜联合”对肿瘤位置进行定位,以达到精准切除,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正常肠管组织和功能的同时,能够完整切除病灶。在手术过程中,杨清水主任通过腹腔镜对腹腔进行精准探查和组织分离,李柱主治医师同时通过电子结肠镜对肠腔内部进行实时观察、引导以及操作评估,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肿瘤的精准定位与切除。
目前,南海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已开展了十余例“双镜联合”(LECS,腹腔镜联合内镜)胃肠肿瘤手术,能够实现对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精准切除。此外,我科已常规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为胃肠道肿瘤“早发现早治疗”保驾护航。
传统开腹手术中切缘定位主要依赖触觉,腹腔镜手术无法实现触觉反馈,仅依赖视觉确定切缘。对于早期胃癌及未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肠癌,腹腔镜下不易确定确切的肿瘤位置及其边界,这导致切缘阳性率升高、肿瘤残余或正常组织切除过多。
目前,腹腔镜手术中切缘定位的方法较多,包括吲哚菁绿标记荧光示踪技术、印度墨汁染色技术、纳米碳标记技术等,但其在临床应用及推广存在局限性和不足。早在2010年我国发布的《双镜联合胃肠道手术技术专家共识》中便推荐术中内镜可以作为腹腔镜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由于当时我国腹腔镜胃肠癌手术尚未普及,该共识并未引起重视。而且单纯术中内镜定位不仅难以准确测量切缘安全距离,同时因识别早期肿瘤边缘困难而增加术中内镜操作时间,临床实践效果欠佳。
根据我国《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求,对于T1期肿瘤边界不清晰时应行内镜检查定位。术前钛夹定位可以准确判定肿瘤边界及安全切缘;同时结合术中胃肠镜检查可以快速确定切缘,避免反复倒镜、退镜寻找肿瘤及其边界等步骤,可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流程更为合理。
双镜联合(LECS,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是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新型手术方法,可充分发挥腹腔镜和内镜各自的优势,具定位准确、病灶切除完整和预后良好等优点,既精准切除肿瘤,又减少患者创伤,保证患者最大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