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病率为2% ~ 3%。肥胖可促进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睡眠障碍、脂肪肝甚至某些肿瘤的发生。另外此类患儿容易被自己的外在形象所困扰,被歧视甚至出现自卑及抑郁。儿童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步提高。
“儿童脂肪肝”一般是指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定义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肝脏慢性脂肪性变性,至少累及5%以上肝脏细胞,并除外饮酒及其他明确致病因素导致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儿童脂肪肝患病率为3.4%。而在肥胖及超重儿童中患病率显著增高,为 50%~80%。因此肥胖是儿童脂肪肝的主要发病原因。儿童脂肪肝性肝炎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与成人接近,一旦发生肝硬化,则病情进展明显加速。
儿童脂肪肝的病因
脂肪肝和“吃”的关系紧密相连。含有大量脂肪、糖及盐,能量高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快餐食品,长时间看电视,机体活动减少,热量吸收和消耗不平衡,都可能增加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
1.多食少动
多食是指不规律饮食,不正常进餐,并且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少动是指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的孩子体育运动减少,更多的是在家看电视、玩电子产品。
2.饮食结构不够合理
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更倾向于单纯的高热量和高脂肪类食物,而家长也未对孩子的不合理饮食进行调整,长期以往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从而致使脂肪肝的出现。
3.儿童厌食,消瘦,营养不良
由于机体需消耗的能量处于长期不能满足状态,机体便动员全身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运送到肝脏,但肝脏不能将它们全部变成能量,剩余的部分就沉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儿童脂肪肝的危害
儿童NAFLD的危害很大,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2型糖尿病,还可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维生素D缺乏、低骨密度、阻塞样睡眠呼吸暂停等。
患儿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或仅有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易患囗舌炎、乏力、疲劳、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儿童脂肪肝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成肝炎甚至肝硬化,同时营养过剩也会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给孩子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负担。
儿童脂肪肝的筛查
建议,以下三类人群需要进行筛查:
(1)10岁及以上所有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伴其他危险因素者(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脂代谢紊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有脂肪肝家族史)需常规筛查。
(2)小于10岁伴中重度肥胖、有脂肪肝家族史或垂体功能低下者推荐筛查。
(3)脂肪肝患者的一级亲属伴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脂代谢障碍等推荐筛查。
腹部彩超检查联合肝功能为儿童脂肪肝最经济的筛查方法,还会结合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
儿童脂肪肝生活干预
首先,帮助患儿培养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重视饮食组分的配比和补充。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以及富含果糖的果汁和饮料的摄入,增加食物中黏性纤维、植物甾醇(脂)的含量。早、中、晚三餐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30%、40%、30%,控制热量的同时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供应。
其次,还要注意培养儿童长期有规律的运动习惯,运动方式建议选择既增加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项目,还要特别注意结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如跳绳、游泳、打球、慢跑、快走、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登山等;也可结合力量运动和柔韧性训练。坚持每天不少于30~6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至少5次,减少静态活动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和(或)电脑时间每周不超过2h。在以上运动过程中,家人注意适当陪同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