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南医#
立春
迎来立春
此时节
虽然入目仍是冬天的气息
但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的日子
就要到来
这两天天气回暖了一下
广东人又开启一日四季穿衣模式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
主治中医师陈玟安提醒
衣服别着急脱!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这时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稍不注意,感冒就会乘虚而入。初春时节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其要审慎,不能突然减少衣服。
俗话说“春捂秋冻”
“春捂”并不只是“多穿衣服
“捂”的位置也很重要
01
“捂”哪里?
“春捂”的原则是
过犹不及
不“捂"不行
“捂”过头也不成
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
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背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鼻炎、咳喘、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头部
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外出时戴帽子有效避寒保暖。
腹部
捂腹主要是捂肚脐,有利于鼓舞脾胃阳气。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腰背部
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脚部
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足部保暖同样重要。人体下身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要遵循“下厚上薄”原则,不宜穿凉鞋,女性不宜过早更换裙装,这些都易导致关节疼痛和多种妇科病等。
中医认为
春季属木,正是肝气旺盛之时
要注意精神调摄
特别要注意制怒
做到疏泄畅达
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再送大家两招立春养生tips
02
第一招:按揉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5分钟,注意按压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胀痛感为佳。
百会
位置:属督脉,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功效: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天枢
位置: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
期门
位置:属足厥阴肝经,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主治胸胁胀满疼痛、乳腺增生、乳汁不畅、呕吐、打嗝、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发热、烦躁易怒、抑郁、喘咳、疟疾等。
太冲
位置: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功效:有平肝潜阳熄风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小儿惊风、胁痛、目赤肿痛、夜晚磨牙等。
02
第二招:养肝食谱
枸杞猪肝粥
材料:猪肝100克,枸杞叶150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熬成粥,放入猪肝、枸杞叶,再煮几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养肝,养血明目
图源:菜菜美食日记
玫瑰茉莉花茶
材料:玫瑰花1克,茉莉花1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
做法:沸水加盖3-5分钟。
功效:疏肝理气
图源:广东卫生信息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材料:太子参15克,大枣3枚,陈皮3克。
做法:砂锅煎汤代茶饮。
功效:理气和胃
图源:稿定
此外,立春后气温渐渐回升,可适当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到户外锻炼身体,既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运行,又可以从冬藏状态逐步脱离出来,让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把握春日好时光
一整年都元气满满
治未病科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治未病科是全国治未病联盟成员单位,日常诊疗通过中医四诊,并结合必要的现代医学辅助检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及特色干预治疗的一站式服务,达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未病科主要服务五类人群:1、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2、亚健康状态人群(一多三少:疲劳多;活力、反应力、适应力减少)。3、病前状态人群: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4、慢性疾病需要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5、其他特殊人群:如儿童(成长调护)、青春期学生(综合调理)、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等。
中医特色技术:针法(体针、筋针、头皮针、腕踝针、火针)、拔罐(平衡罐、火龙罐)、灸法(火龙灸、隔姜灸、脐灸)、刮痧(耳部刮痧、温通刮、虎符铜砭刮痧)、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开天门、穴位注射、穴位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