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临床起病缺乏特异性,常为不典型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发热等。由于淋巴瘤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淋巴瘤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将功能显像(PET)与解剖形态显像(CT)相互结合的一种分子显像手段,能够同时提供恶性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解剖定位双重信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已作为淋巴瘤分期、疗效判定、预后评价及随访的主要手段。以下介绍我院一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行PET/CT治疗前基线评估及4程化疗后疗效评估影像对照。
病史资料:
患者邹XX,61岁,老年男性,因“反复胸闷伴咳嗽半年”入院,行超声、CT影像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拟诊淋巴瘤后行全身PET/CT进一步评估,PET/CT结果提示:左侧腋窝及右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糖代谢明显增高,考虑淋巴瘤;全身骨髓像未见明确代谢异常。患者行“左腋窝及右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GCB亚型。2)滤泡性淋巴瘤,3B,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血液专科予患者CDOP方案化疗4程,最后一程治疗结束后2周行PET/CT检查评估疗效。
图1 淋巴瘤治疗前基线评估与4程化疗后疗效评估对照(腋窝肿物)
图2 淋巴瘤治疗前基线评估与4程化疗后疗效评估对照(腋窝肿物)
图3 淋巴瘤治疗前基线评估与4程化疗后疗效评估对照(右腹股沟肿物)
图4 淋巴瘤治疗前基线评估与4程化疗后疗效评估对照(右腹股沟肿物)
一、应用指南推荐
《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PET/CT适用于绝大多数淋巴瘤患者,且推荐级别较高,详见下图:
二、PET/CT检查时机的选择
根据《2021 CSCO淋巴瘤18F-FDG PET/CT指南》专家意见:
(一)初始基线评估:
推荐时间:治疗前
(二)中期评估:
推荐时间:HL(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2周期或NHL(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4周期后,在下一次化疗前的1-2天行PET/CT检查。
(三)治疗后评估:
推荐时间:化疗后6-8周或放疗后8-12周,最大限度减少治疗炎性反应。
三、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宜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7天后,升白细胞药物治疗结束2周后,手术后6周。
华南理工附属第六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PET/CT中心 咨询电话:0757-668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