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佛山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历岁月风雨 承山海辉煌“区域医疗巨轮”全新起航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1日 浏览次数:

一部“医院史”,半部“区域医疗史”。如果要写一部佛山南海的医疗史,遍查典籍、详读史料,一定绕不开这间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南医”)。自1946年以来,从最初的松桂里39号,到南堤路82号,再到佛平路40号,到如今的桂丹路120号,南海区人民医院几经更名,数迁其址,已成为一所具备较强区域优势和影响力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成为佛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历岁月风雨、承山海辉煌,南医这艘“区域医疗巨轮”正全新起航。


202304211433352899.Jpeg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 南医宣供图


77载峥嵘岁月,谱写不朽大医精神


作为南海建院历史最为悠久的医疗单位,南医起源何处?据《南海市卫生志》(2009年出版)记载,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1月,广东省立第三医院建立,院址初设佛山镇(时佛山建制为镇)升平路松桂里39号。该院即南医前身。1948年,该院迁址南堤路82号。据记载,当时医院仅有工作人员39人,病床30张,已能开展阑尾、疝、截肢等手术,妇产科也能开展钳产手术。硬件配备方面,当时医院已设有内科等科室,引进了X线机、显微镜等设备,是当地极为重要的医疗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迎来翻天覆地之大变化,南海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浪潮中。其间,南海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改善发展。1950年,因卫生机构合并,该院更名广东省南海实验卫生院,1953年更名为南海县卫生院,1957年更名为南海县人民医院。至此,南海县人民医院成为一所以医疗为中心的综合医院,同时也开始发挥区域龙头医疗机构的重大作用。1963年,南海县人民医院第二次迁址,由南堤路82号迁往佛平路40号。2003年,医院正式更名为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202304211433356247.Jpeg 

1957年更名为南海县人民医院 南医宣供图


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海百业待兴。据《南海市卫生志》记载,专业医疗人才匮乏、医疗卫生常识普及率不高等,成为当时南海基层医疗面对的突出问题。作为当时区域内的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南医除了注重自身医疗卫生技术的提升发展外,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担起区域医疗“领头羊”职责,如开展接生员培训班,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大幅度降低了本地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通过以实际行动践行传医授道,为南海培育医疗人才,为南海乃至整个佛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南医奋斗的身影处处可见。今年3月,南医院史馆迎来落成开馆,馆内展出众多珍贵的文字、图像资料,成为该院走过77载峥嵘岁月的有力见证。其中,一幅拍摄于1953年的珍贵照片,往往会吸引不少参观者的驻足。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3年,南医派出4名医护人员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奔赴前线,与其他医疗战线同仁共同为后勤保障作出贡献。次年5月,南医医疗队出色完成任务,荣获集体三等功,该照片就是当时医疗队完成任务后南归拍下留念。


新院区新征程,推动区域医疗协调发展


物换星移,事立功成。77年来,南医经历了风风雨雨。南医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和山海辉煌;同样见证了南海医疗卫生事业从百业待兴到百花齐放,也见证了区域医学教育的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


“在医院一线干了一辈子,虽然现在退休了,但也不想‘躺平’,还想继续发挥光和热。”今年1月正式退休的沈锡林,接受医院返聘,继续坚守在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岗位上。沈锡林是主任医师、南医原超声科主任。


202304211433356454.Jpeg

 1984年南海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落成启用 南医宣供图


谈起医院近年来的变化,沈锡林说:“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据他回忆,1992年他正式入职南医,“当时超声科仅有8位医生,配有彩超等检查设备,一天检查量最多就是40-50例,现在科室每天的检查量基本都能达到1300例以上。”据介绍,目前南医超声科已配有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拥有高中端彩超设备30余台,平均每年接诊人次约30万,王牌技术甲状腺肿物热消融术手术量达300多台每年,数量位居全佛山市第一。


“学医从医太苦太累,当时也不想让下一代继续这项事业。”虽然一开始沈锡林不想儿子沈冠男从医,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孩子的坚持。2013年,沈冠男毕业后,跟随父亲脚步,入职南医,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从小就是在医院里长大,宿舍楼就正对着急诊科,对医务工作者的敬佩和向往就是在那时候种下的。”沈冠男说,希望能接好父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践行医者初心,更好为群众服务。


2010年,基于全区东西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南海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南医整体搬迁到狮山。自此,南医也开始肩负起促进医疗供给区域平衡、打造中西部医疗高地的重任。


历经13年的选址、规划、建设,2022年1月,南医从佛平路40号整体搬迁至桂丹路120号,这艘历经70多载岁月的“区域医疗巨轮”迎来了第三次搬迁,也用实际行动为推动区域医疗协调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据统计,2022年全年,南医门急诊量超15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6万人次,手术台数超2万次,求诊患者覆盖市内三水、高明等以及市外肇庆、云浮、清远等区域,同时新开病区14个,增设床位422张。


从最初的院内工作人员39人、病床30张,到如今新南医的占地面积220亩,开放床位1729张,能满足日门诊量1万人次的诊疗服务。此外,目前南医还拥有PET-CT、核磁共振、DSA、直线加速器、海扶刀等国际国内顶级设备4000余台,5G+急救、智慧药房、智慧门诊、自动轨道物流运送小车等广泛应用,为高质量现代化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南医,一艘崭新的“区域医疗巨轮”正缓缓起航,朝着聚力建设大湾区一流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新征程扬帆远行。


临床科研教学共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步入南医院史馆,不难发现在77载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南海首例”“佛山首例”在这里被创造出来。1959年救活首例体重不足一千克的早产婴;2002年开展南海首例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创南海器官移植先例;2022年完成全国首批、佛山首例CCM植入手术;2023年开展南海首例脑起搏器植入术(DBS),帮帕金森患者开启第二段人生。


作为医院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南医前“掌舵人”、前院长张松平介绍道,上世纪90年代,医院开放床位400多张,全院职工500多人,手术室仅有8个,科室配置也是以“内、外、妇、幼”四类为主,“1994年启用的全省首台螺旋扫描超高档CT,在当时可以算得上‘重磅设备’,全院都将它当作宝贝对待。”张松平还介绍,后期医院将学科进行细化分科,以满足群众需求,此后又逐年新增、细化科室,南医也走上了探索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之路。


据最新统计,目前南医拥有53个临床医技科室,38个护理单元,一级科室23个,二级学科42个,专科专家门诊77个。现有在职员工2174人,其中卫技人员1880人,高级职称319人,中级职称711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63人,岭南名医2人,佛山名医5人,南海名医及学科带头人4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担任市级及以上专业委员会学术职务超200人。


202304211433356176.Jpeg 

南医肿瘤专家团队 南医宣供图


近年来,南医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优质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主动作为。目前,南医确立两大重点发展学科群。一是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急危重症学科群,推动南海区5G+区域急危重救治协同救治与质控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二是以癌症综合防治为抓手,大力发展癌症学科群,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热疗、核医学等多学科对癌症综合救治水平日益提升,达省内前列。此外,南医结合各专科发展情况,以疾病种类为切入点,统筹成立神经医学中心、胃肠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肿瘤中心等,与“五大中心”紧密呼应,形成纵横相连互补的专科发展模式。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如何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成为新南医必须回应的“时代必答题”。2021年7月20日,南医正式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六临床学院,开启区校合作办医新篇章,铸就高水准“产学研用”医疗体系。2022年6月,南医一期调增工程项目奠基,总投资11.51亿元,将新建一栋层高约7层、总面积约20000㎡的临床实验中心和一栋20-25层的综合公寓楼。牵手华工,强强联合,南医已瞄准目标,向高水平研究性医院进发。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在2022年度全院工作总结会上,南海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巫祖强引用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内容,勉励全院职工要以开拓、担当、协作、主人翁精神为医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七十七载风雨兼程,七十七载辉煌不断。从一个小医院发展到今天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几代南医人的奋斗与奉献铸就了现在的辉煌。”巫祖强表示,未来,南医将加速整合汇聚最优质的资源,不断促进临床、科研、教学“三箭齐发”,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打造大湾区乃至国内知名的以癌症和急危重症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旗舰医院。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泳 通讯员 梁筠仪 卢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