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常识
你的“痛经”可能不正常,千万别忍着!
有多少女孩子把自己的痛经归结到某次「受凉」导致的「宫寒」,每个月痛不欲生的时候只会狂喝热水,或拼命忍着?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有些痛经可能不是简简单单的肚子疼,反而预示着一些疾病,初潮之后又出现的痛经,特别是越来越痛的,一定要小心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如其名,是指本应该生长在子宫腔里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不仅会出现在临近的卵巢、输卵管、肠道,也会出现在肾、肺、胸膜,甚至大脑和四肢……
正常位置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每月激素的变化,发生脱落出血,形成月经;而异位生长的内膜组织,也会随着激素变化发生出血性改变,却无法像正常月经一样排出体外。异位病灶在盆腔腹膜、卵巢等部位生长、侵袭、脱落、纤维化、粘连、包裹,使得内异症女性的盆腔,像是被沙尘暴席卷一样,出现包块、炎症等反应,这一系列的改变会导致患病女性出现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不孕症、盆腔包块等症状。
子宫内膜为什么能够异位?
目前为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仍然不明,病因难以去除,最经典的发病机制学说是种植学说,这个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是通过各种途径从子宫逃逸出来后,跑到全身各个部位的,无论是通过经血逆流,还是通过我们的淋巴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甚至还有一些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种植和我们的医学操作息息相关,例如,剖宫产以及分娩会阴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然而,80%的女性都有经血逆流,但仅少数妇女罹患内异症,因而推测在经血逆流的基础上,可能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遗传基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炎性因子和性激素等共同起作用,这些发病的根本原因很难完全去除,是内异症难治、易复发的根本原因。
患者一定会痛经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疼痛感受个体差异较大,导致临床上出现很多延迟诊断的患者。曾有长期不孕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痛经,但检查的结果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因此,不是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都伴有痛经,没有痛经也并不能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医生通常要结合患者病史和各项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炎症指标测定等综合判断。
如果一位育龄期女性,痛经程度超出正常的生理期疼痛,且每个月都在加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就应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
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和缓解痛经,改善和保护生育,避免和延缓复发的目的。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避孕药,止痛药(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高效孕激素,GnRh-a治疗。
2、手术治疗
药物控制不好、病灶较大、影响患者生育等,需要手术治疗,达到去除病灶,恢复盆腔解剖结构的目的。
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等来选择不同手术范围。有生育要求者术中可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期以及生育指数评分,指导患者生育。
3、长期管理
多数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50%,所以要进行长期管理,减少复发,保护生育,减少手术。
尤其是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建议每6个月随诊一次,包括疼痛控制情况、药物副作用、妇科超声检查、复查Ca125,并对青少年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痛经,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如果发现自己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首先不要慌张,积极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我们争取把病情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不要让痛经成为你们生活中的负担。及时寻求治疗,让每个月的那几天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