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与时间赛跑,首创危急重症救治新模式,“狂飙”的南医急诊科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1日 点击数:
摘要:

“医生!快!”2月16日15时,急救车到达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副主任医师吴国新已准备到位,将从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转诊过来的心绞痛病人迅速接往治疗室进行进一步诊治。

这样的紧急情况是急诊科的家常便饭,这里医务人员经历过2小时9次除颤,开展教科书式控制“电风暴”抢救;经历过按压5000次、人工呼吸100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经历过心跳骤停10分钟后,仍能找到可供注射的血管进行抢救。

他们习惯了与时间赛跑,也成了病患认识医院的一扇窗口。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2年,是佛山市首个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第一批广东省胸痛中心示范基地,也是佛山市面积最大的急诊科室,现有床位75张。这里医护人员超100人,平均年龄31岁,是一支又能钻研又有活力的队伍,也承担着多项省、市重点项目开展的工作。

在急诊科这方洁白的天地里,众多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守护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年磨一剑

创建5G+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

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急救车警笛声,匆忙的脚步声混杂着担架车轮声,混杂着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焦急的呼救声,嘈杂与混乱在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蔓延开来……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这样的场景: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别,医生和护士的脚步永远是匆忙的,他们争分夺秒,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赛跑。

在这样的忙碌中,南医急诊科也在不断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比如,在危、急、重患者的抢救中,南海区人民医院发现急诊科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与过去的会诊、转诊模式不同,能够实现院前、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无缝衔接的急诊急救大平台在抢救生命中的优势更加明显。

2016年开始,南海区首席名医、学科带头人、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带领急诊、心内等多个专科协作,成功创建了佛山市首家经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并在佛山市内起到示范效应,组建了佛山市南海区胸痛中心联盟。

作为急诊一线的“老”医生,吴国新已经工作13年了,他很早便注意到了心梗病人常由于传统诊疗流程过长,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积极参与到胸痛中心联盟的建设中,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寻找问题的答案。期间,他参与国家胸痛中心课程、学习国内外最优秀胸痛中心的经验,结合急诊科实际及时发现可优化的地方不断改进,并多次到协同该院交流帮助区内同行建成基层胸痛中心,共同提升区内诊治水平。

2019年11月,“南海区胸痛中心地图”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正式发布,标志着南海区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初步形成,成功将区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基层医院、院前急救与大医院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了患者预后并降低了医疗费用。

2022年11月,南海区“5G+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正式发布,成为全国基层首创5G+区域危急重症救治模式。“我们将这项重要的任务放在了急诊科,因为急诊最需要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缩短救治的时间,挽救生命。”关紫云举例到,如果在转诊、院前急救等环节中可以节省5分钟时间,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022年11月,南海区“5G+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正式发布。

此后,以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为圆心,南海开始织密一张危急重症救治的网络。目前,南海区1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及中医院全部创建胸痛中心,其中3家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4家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2家省级胸痛中心。

5G+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实现院前、院内、院后的信息共享,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构建危急重症预防、救治和康复全程管理体系。急诊科主任叶镱介绍,所谓“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是指当急救车抵达患者的发病地点时,可以第一时间将患者的简要病情、生命体征以及过往的诊断上传至网络平台,急救医生可以第一时间判断病人的情况,进行恰当的院前急救处理。

启用南海区首个EICU

打造区域全链条绿色“生命通道”

急诊科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头道防线”。近年来,南海区人民医院以急诊科为关键,先后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中毒救治中心、复苏中心等危重症专项救治平台建设。

自2021年9月至今,5G+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平台共完成急救人次33593例,平均每月约4000例,近半年救治例数月均增长约15%。其中重要质量指标(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全区月平均时间为85-100分钟,远低于国际120分钟的标准。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为1.4%,低于国家3.85%水平。叶镱表示,总体来说,通过该平台建设缩短急救患者抢救时间近20%-25%,提高救治率达35%以上,有效提高南海去整体应急急救保障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2年,南海区人民医院正式启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标志着“院前急救—急诊科院内急救—急危重症监护救治”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现代急救医疗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升,既为急诊科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急诊患者打造了一条更快捷有效的“生命通道”,进一步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2022年,南海区人民医院正式启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

走进急诊科EICU,只见整齐摆放了9张监护病床,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全程生命体征监测。此外,科室还配备ECMO呼吸机、多功能中央监护仪、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复温治疗仪CRRT等先进设备。

“我们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无缝隙持续监护、治疗和护理。”叶镱介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重症监护室(ICU),EICU以收治来源于院前急救或急诊抢救室的急诊危重患者为主,对经急诊抢救室处置后的高危患者进行生命支持和严密观察,是急诊与病房之前的缓冲区,与原有的ICU在功能上互补,确保患者在被送达医院之初便能得到及时、精准、高效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抢救通道更加顺畅,为救治患者争取到更多的宝贵时间。

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是急诊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南海应急抢救能力的重要标志。“新成员”的加入对于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国新说,“我们的团队很年轻,EICU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挑战,对医护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但是我们也很高兴能有这样机会让我们的技术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更好地抢救患者。”

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群像

关紫云认为,急诊科是医院的前哨,对于急危重症患者,EICU的成立是整个急救链充分的补充,将进一步加强对危重患者救治的连贯性,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极大地提高医院乃至区域危重症抢救和治疗能力。

接下来,作为南海的龙头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将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急危重症学科群,不断构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引领南海救治能力“更上一层楼”,推动健康南海高质量发展;将着手谋划建设急诊手术室,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和技术水平。


文/南方日报肖莎莎 赵越



录入:admin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