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淋巴瘤科

医疗常识

当出现这样的皮肤出血点时,您可要当心了!

作者:杨国雷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7日 点击数:
摘要:

  门诊经常碰到一类神色慌张的就诊者,他们坐在椅子上第一件事,就是掀开衣服,然后指着身体某一部位皮肤上红点、青紫、褐色斑等现象说“医生,帮我看看,这是不是皮肤出血,我好担心啊?”

其实,皮肤出现上述现象,不一定都是皮肤出血,比如小红痣、老年斑、某些皮疹等,所以大家不必过于紧张;但是也不可不以为然,不当回事,因为一旦确定皮肤出血,尤其同时伴有牙龈出血等情况时,需要及时诊疗,否则酿成大患,下面就向大家简单科普下皮肤出血表现、原因及常见相关疾病,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皮肤出血指某种因素导致血液溢出血管外,停留在皮下组织引起的红点,青紫、黑斑甚至肿胀现象,根据出血直径大小,大体可以分为瘀点(<2mm)、紫癜(3~5mm)与瘀斑(>5mm)、血肿(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与皮疹明显不同的是,出血处用手压之多不会褪色,且一般不高出皮面。

微信图片_202205230851159.jpg

  通常涉及皮肤出血的异常因素,主要有四个:(1)血管因素 (2)血小板因素(3)凝血因素 (4)纤溶因素

  1.血管因素

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血管损伤,包括血管完整性破坏、通透性升高,导致出血。生理性情况,如老年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多见于年轻女性,月经期发病),可自行消退;病理性方面,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紫癜,主要由于各种过敏原引起的微血管炎,导致出血,常表现为四肢尤其双侧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或伴有瘙痒;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症,多呈局限性、单侧分布,无自觉症状,部分可自行消退。

  2.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作用主要有两个:(1)维持血管完整性 (2)参与止血。由血小板数目减少引起的出血最常见,主要表现为我们身体某部位血管损伤出血时,难以止血,甚至会自发出血,可想而知,这是非常危险的;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其中比较多见的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此病是因为自身免疫异常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和生成不足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针尖大小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另外是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比如病毒感染、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引起;同时,大家要注意,血小板增多也会出血,尤其当血小板数目超过1000*109/L时;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比较少见,此类多为遗传性,比如血小板无力症。

  3.凝血因子因素

此类患者以血友病多见,属于遗传性疾病,终身发病,多数表现为创伤后轻微出血,少数重症患者可发生“自发性”出血;其次,因患深静脉血栓或房颤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意外接触老鼠药或被老鼠药污染的食品,均可引起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4.纤溶因素

临床比较少见,主要由于原发或获得性纤溶亢进引起,如各种恶性肿瘤,尤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的出血最为严重凶险;其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期等。

所以,一旦出现皮肤出血,既要保持镇静,不慌张,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但也不可轻视,不予理会,需及时血液专科就诊,尤其伴有其他部位出血,如牙龈、鼻腔、血尿、血便等多部位出血时,需家人陪同或拨打120,尽快送医治疗。

    

                                                          

微信图片_202205262202353.jpg


   专家介绍:杨国雷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2006年0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南海区输血与血液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临床各类贫血、出凝血障碍性疾病及血液肿瘤的诊疗;精通血液细胞形态学,能对相关疾病快速进行确定性与辅助性诊断。

       供稿人 杨国雷



录入:血液淋巴瘤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