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

特色技术

回收式自体输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1日 点击数:
摘要:

回收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经回收、抗凝、滤过、洗涤、浓缩等处理,依据失血的多少,按比例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法,是目前临床应用最简单、最广泛的自体输血方式。理论上,本法可收集、处理和回输全部血液。因此,当发生大量失血或者大量失血后需要大量输血时,本法是首选的自体输血方案。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液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202111011029032273.Jpeg

适应症

 适用于估计有大量出血的手术或已患贫血且经历手术出血有可能需要输血的手术,如创伤外科手术的大血管损伤、肝脾破裂、脊柱外伤;心血管手术中的动脉瘤切除术或肝脏、脾脏切除术中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时;矫形外科的脊柱側弯矫正术、椎体融合术、髋关节置换术,器官移植术;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除禁忌证以外的手术疾病均可为其适应证。

禁忌症

细菌污染:腹腔脏器破裂、感染伤口、菌血症、败血症、开放性创伤超过4小时的积血、非开放性创伤在体腔内超过6小时的积血、术中其他污染(消毒液、创面有外用药物等);

严重溶血:发生严重溶血时,严禁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

恶性肿瘤:肿瘤手术中失血是否能回收尚存争议,如果肿瘤较大,有骨髓转移和血液转移,并有淋巴结肿大者,应视为禁忌

剖宫产术: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尚有争议,主要在于血液被羊水污染有导致羊水栓塞可能性,但目前新型的血液回收机可以清除羊水中的组织因子,多与白细胞滤器配合使用

感染性疾病患者:HIV、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操作者有污染的可能性,不适合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

准备与实施

1.血液回收前的准备

  根据患者情况制订方案,完善相关检查,签署《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检查回收式自体输血设备,按标准操作程序准备消耗材料、药品以及监测设备。

2.操作步骤

  目前回收式自体输血多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完成。以洗涤式自体输血为例。

(1)收集血液:血液伴随抗凝剂负压吸引进入储血罐,真空吸引不能超过150mmHg,以免红细胞在吸取过程中因过强的剪切力变形破坏,产生溶血,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影响回收率。

(2)洗涤贮血:罐内血液大于800ml时,血液回收机进人离心、分离及清洗程序,将所得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离心浓缩于处理容器泵入到储血袋中,每次250ml左右回输给患者,清洗液、抗凝剂、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屑等则从处理容器中溢出排入废液袋中分离到废液袋内。

202111011029030875.Jpeg

不良反应

1.凝血功能障碍 经洗涤回收的自体血液凝血因子、血浆蛋白和血小板明显减少,因此在大量输入自体血液后,可产生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如PT延长等。若回收血量大于3000ml时应常规补充3~4单位的FFP(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以免发生凝血障碍,造成术后大量渗血。因此目前认为最适宜术中使用的病例是估计出血量在500~2000ml的手术。

2.溶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血液在操作过程中可造成溶血,如果回输大量含有游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基质的血液,会诱发肾脏损伤,导致血红蛋白尿症,因此对术前已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必须应用洗涤式回收自身输血。

3.电解质紊乱 由于洗涤液的Na+、CI-含量较高,大量输人可能会对内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低钙、低镁,需注意监测患者的酸碱度和电解质变化。用林格液代替生理盐水可减轻或避免上述并发症。

4.回收血综合征(SBS临床上有极少数患者在回输自体血后出现血压下降、术中或术后弥漫性出血、呼吸道阻力上升、肺顺应性和动脉氧分压下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肺水肿等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表现,尽管非常罕见,但危害却是致命的。为避免和减轻血小板活化,有学者提出用柠檬酸钠代替肝素做抗凝剂,因为柠檬酸钠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肝素却不能抑制,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录入:输血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