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医疗技术

消化内科技术特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2日 点击数:
摘要:

技术特色


1.消化道早癌诊断技术


我科于2011年逐步开展各项消化道早癌的诊疗技术,包括:色素内镜染色-放大技术(食管碘染色放大、靛胭脂-亚甲基蓝染色放大技术)、光学内镜染色-放大技术(NBI-ME、LASEREO激光)、胃功能检测三项联合内镜检查技术、超声内镜诊断技术等,能早期发现从食管、胃、结肠、直肠等多部位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发现早癌的病例数每年不断增加,通过早期诊断,大多患者可行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不需外科手术及放化疗亦可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极大改善愈合,并且大大降低治疗费用。目前我科早期胃癌诊断率提高至15%,高于我国不足10%的水平;近3年我科开展EMR及ESD术已多达600例,效果良好,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202101221429406963.Jpeg


①我科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科室技术水平,我科为佛山市内最早开展超声内镜技术及引进LASEREO激光技术的单位,2013年在南海区牵头开展超声内镜下胃、食管及直肠隆起性病变的诊疗技术,2015年率先开展胃功能检测联合内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技术,并率先引进海博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行粘膜下剥离术,加入上海长海医院“血清学ABC法联合内镜筛查早期胃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多中心协作项目,近3年发现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者共150例,在南海地区影响力大,提高南海区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及早期治愈率。

②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加强合作及交流,定期邀请省内及国内知名早期消化道肿瘤专家到我科进行讲学及手术演示,同时多次申请早癌相关继续教育项目,带动南海区诊断早癌水平的进步,本区兄弟单位有疑难病人首选送往我科协助诊疗,我科起到当地学科龙头作用。

③该技术相关论文包括:海博刀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直肠隆起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色素放大内镜与普通电子肠镜靛胭脂染色诊断结肠粘膜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比较、色素放大肠镜与普通电子肠镜诊断结肠微小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比较。其中3篇为中文核心或科技核心期刊,学术成果区内领先。

④关于该技术申报课题中,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包括:海博刀行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佛山市卫生局项目包括: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直肠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超声内镜在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辅助价值研究。科研立项丰富,部分课题结题后已为下一步研究作准备,为进一步申请省部级课题打下坚实的前期基础,计划申请一个大型多中心、随机课题,携手区内兄弟单位协作,起到科研传、帮、带的作用。

⑤继续教育方面:主要通过病例沙龙方式,在南海区各级医院进行学习培训,并邀请省内、国内知名专家到我院行授课及手术演示;每年承办南海区消化年会,2015年举办了消化道早癌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在区内掀起一股学习提高消化道早癌诊断技术的风气,影响巨大。


2、内镜下治疗技术


我科是区内最早开展内镜下治疗的单位,每年胃肠镜及十二指肠镜检查量高达1万例,每天胃肠镜达50-80例,区内影响力巨大,我科内镜下开展特色技术包括消化道巨大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 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狄激光巨大胃石碎石术、食管支架置入术、EMR及ESD术。

①消化道巨大息肉因血管丰富及息肉较大占据管腔内镜难以操作、容易导致对侧穿透性穿孔及难以完整切除,我科每年对于消化道巨大息肉的手术量达80-100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孔、出血的发生率低于1/1000,符合指南标准;我院为最早开展ERCP技术单位,也是最早开展ERCP技术的单位,谢春生副院长及黄鹤主任为本项技术区内知名专家,每年ERCP数量达100例左右,已从单纯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技术,包括: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扩张术、胆管及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管扩张术、鼻胆管及鼻胰管引流术、胆管支架及胰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等,具备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为传统外科手术的1/2~1/3;我科为区内行PEG例数最多及最早开展单位之一,每年在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肿瘤科行PEG达100例;我科今年联合泌尿外科碎石中心使用狄激光治疗巨大胃石患者1例,该患者恢复良好,该病例报告已投稿通过并在修改中;近年来我科开展食管支架置入术共50例,不仅适合食管肿瘤引起的食道狭窄,对各种良性疾病引起的食道狭窄也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EMR及ESD术的应用则可参照之前消化道早癌技术。

②该技术相关发表的论文: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长期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海博刀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研究、钛夹预防性蒂部结扎在内镜下切除大肠带蒂息肉的应用,其中两篇发表在科技核心期刊上。

③相关课题: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海博刀行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研究”。

④其中PEG于2013年获得我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而ESD及EMR技术则在2015年继续教育项目消化道早癌诊疗技术学习班上亦有重点介绍。


 

3、炎症性肠病诊疗技术


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科IBD诊出率达80%以上,疑难诊断率达50%以上,发现家族易感性病例(一家三姐妹患有克罗恩病,并送往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家族基因研究),在佛山地区内属于领先地位。

②本技术相关文章:大蒜素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价值、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③本技术相关课题: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辅助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价值研究、微探头超声内镜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均为佛山市科委项目,其中前者已结题,后者正在进行中,为今后发展方向建立明确方向。

④我科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学术会议,亦有大小各种沙龙,邀请省内及国内知名炎性肠病专家授课,如胡品津教授、陈旻湖教授等,不断提高区内诊断IBD的水平;同时我院加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起的IBD联盟,与中大一院、中大六院消化科等多个IBD重点科室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体而言,我科整体学科水平在区内属于领先地位。

录入:消化内科主任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