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保健常识

脑卒中的康复之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点击数: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200万。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总体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


 近年来,关于脑卒中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脑卒中后遗留的功能障碍等问题,直接影响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50%~70% 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403141450342078.Jpeg


 脑卒中后,可能会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无法言语、麻木等一系列十分严重的症状。但得了脑梗,并不意味着瘫痪,完全不能行动了,能不能行动很大程度上是由脑梗后的康复训练决定的。


脑卒中复训练的最佳时间是越早越好,一般是在发病24小时以后,如果患者此时患者病情平稳,即瘫痪、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脑梗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不持续加重,并且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治疗。


202403141450348247.Jpeg


什么是正确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就是一种为了保持肢体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可以预防关节的痉挛、萎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和足内翻等,还可以预防水肿,疼痛以及肌张力增高的发生。


脑卒中康复训练三个主要阶段

脑卒中康复是非常漫长的时期,在一年之内康复治疗可能都有效,前面三个月时间是恢复效果比较好的时期。


第一阶段——被动运动

这个时期患者自己本身还无法正常活动,要依赖身边人的照顾。那么对于早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家人可以对患者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比如对患者关节做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动作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也可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第二阶段——患者尝试运动

患者这个时期可以尝试做一些扶物站立,利用上肢的力量帮助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在进行起坐、系鞋带等大幅度动作不宜过猛过急,锻炼时,要刻意锻炼出现症状瘫痪的肢体,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该慢慢增加,时间也不要过长,避免过度疲劳。这个时期要注意不要过于依赖家人,但平时外出时还是需要有人陪伴,防止跌倒。


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患者能走能动后,要逐渐加强对自己的上肢下肢的活动量,同时慢慢锻炼自己双手的灵活性。比如走路时可以刻意将腿抬高,幅度大一些,并且可以逐渐加长距离,对腿力量的恢复有好处。对于上肢,可以做一些细致的活动,比如穿衣,写字等,来锻炼双手的灵活性,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

所以,脑血管病康复最佳的训练时间是在脑梗后24小时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这个训练是长期、全面、系统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神经功能恢复,恢复生活能力,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回归生活和家庭。以上是脑梗患者在康复训练上大概的过程,在生活饮食上则要注意少食用动物肉食物,胆固醇含量高,高油高脂高食物等,多吃水果蔬菜。


康复的早期介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护理负担。但由于大众对脑卒中康复的了解不足,对康复存在不正确的理解,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者导致功能障碍加重。

 

下面我们来说说脑卒中康复常见的几种误读。

1.脑卒中后休养一段时间再做康复

   脑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更好的促进功能恢复,并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压疮、坠积性肺炎、关节挛缩等并发症。通过向中枢神经系统不断输入运动、感觉等刺激,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小时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后3个月内是最佳的康复时期,称为“黄金康复期”,在此期间功能恢复较快,有利于建立康复信心。

2. 早点下地走路恢复的更好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肢体功能的康复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双下肢具有负重能力并且各关节能够较协调地屈伸时,才能开始步行练习。

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康复评估和训练,过早地勉强站立、行走会导致或加重关节损伤疼痛。由于下肢僵直,走路时患肢相对健侧“长度”增加,只能借助骨盆上提将患肢拉起,再向外侧画弧线至身体前方,形成典型的偏瘫步态——“划圈步态”。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3. 康复完全是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事

   部分患者家属觉得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就都交给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了,他们只管患者的饮食和起居。但脑卒中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要患者回归生活,康复过程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因而这个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技人员的密切配合。

在康复治疗师给患者做康复治疗时,家属应多看多学,掌握基本的体位摆放、翻身坐起、床-轮椅转移的方法,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方法、牵伸方法及力量训练等,以利于后期家庭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家庭环境改造,以增强家庭防护措施,防跌倒防坠床。另外,也要营造的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保证亲人陪伴,激发患者的康复愿望,主动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

4.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会很快见效并且能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

   临床中经常有家属问:“康复多长时间就能恢复到病前的状态”,或者又有家属问:“康复有好几天了,咋还不能走呢,这个手也不能动”。

我们知道,大脑内神经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也就是神经细胞一旦受损就不可恢复,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功能障碍。康复是通过反复的感觉运动刺激,激发大脑的潜能,代偿失去的那部分脑组织的功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越早经口进食恢复越好

   脑卒中后出现进食呛咳、饮水呛咳等吞咽功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部分家属认为留置胃管影响患者的美观和舒适度,应该早点经口进食可锻炼吞咽功能。殊不知,这种行为是十分危险的。

 

吞咽障碍的患者由于缺失良好咽喉保护机制,吞咽时气管未完全闭合,极易引起食物经气管吸入肺内,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者窒息。大部分患者存在隐性误吸,即发生误吸时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呛咳、气急等症状,等到出现呼吸困难时或进展为较严重的肺炎。

 

因此,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在康复科进行全面的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制定针对性地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评估明确是否具备经口进食能力,才能在吞咽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渐开放经口进食。

 

录入:神经外科主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