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胸痛中心:全域协同,打造全国的区级样板|旗舰南医 王牌领航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点击数:
摘要:

202210111558395530.Jpeg

以患者为中心,为区域谋发展。这是南海区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建立胸痛中心的初衷,也是目标。发展至今,已历经7年打磨,不管是技术创新,或是模式转变,南医胸痛中心均实现了由“0”到“1”的质变,引领着区域医疗的发展。当下,立于信息化建设的潮头,南医胸痛中心正以龙头姿态为区域发展、群众健康铺就康庄大道。

 

现实所需 呼唤一个高质量胸痛中心

剖析胸痛中心之前,首先要理清其内涵和重要性。

传统“胸痛中心”主要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它涉及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个环节,可以提供更为科学、快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实现预防、治疗的目的。

现代“胸痛中心”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救治范畴,演变为通过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内部以及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多学科合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

胸痛中心遵循“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十六字方针,通过信息共享、多学科协作诊疗(MDT),使高危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低危患者合理分流,从而达到急性胸痛患者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的效果。

简言之,胸痛中心具备整合院内外多学科医疗资源、追求快捷高效的诊治流程、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等诸多特点。单从其内涵来看,一个高质量的胸痛中心不仅体现出医院的综合实力,也展现了区域医疗发展水平,更是守护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

反观当下的现实之需。相关研究表明,1980年至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9.59%,快于同期全病种出院人次数的年均增速(6.33%),这都因心血管疾病主要症状之一“急性胸痛”急诊就医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导致。急性胸痛病不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肺栓塞(APE)及张力性气胸等致命性高危疾病,还包括胃食管反流、肋间神经痛等相对低危的疾病,其构成复杂,病情变化快,疾病谱危险程度跨度巨大。同时,急性胸痛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不一、病情变化迅速、危险性差异悬殊、预后与疼痛程度并不总呈平行关系、救治时间依赖性强,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急性非创伤胸痛防治体系,达到缩短救治时间,实现高危疾病的早诊早治等。

此外,《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且死亡率仍居首位。

不管是现实所需,或是发展所趋,当下我们都需要一个更高水平的胸痛中心。

 

多学科协作 填补佛山医疗系统空白

将观察的视野聚焦到南医胸痛中心。

2015年11月,南医胸痛中心正式成立,由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直接领导。同年,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组织全国相关学科专家,成立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并制定“标准版”“基层版”两套认证标准,对不同级别医院的胸痛中心进行认证。2016年,南医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国家级标准版),填补了佛山医疗系统的空白。

南医胸痛中心以心血管内科、胸外科/心脏血管外科、急诊科、ICU、呼吸内科、放射科、介入室、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为主要特色。核心医护团队共有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近60人,研究生50余人。

同时,该中心拥有256层螺旋CT、3.0T双梯度磁共振、全数字化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体外膜肺(ECMO)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团队主要聚焦急性胸痛患者诊断、救治与康复,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肺动脉栓塞治疗。目前能够常规开展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俗称“通波仔”)、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心脏搭桥等医疗技术。

据统计,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南医胸痛中心共诊治胸痛患者18829例,其中最容易引起患者猝死的急性心肌梗死占3969例、主动脉夹层86例、肺动脉栓塞47例,这类疾病尤为考验医院的快速诊治能力和水平。而南医胸痛中心的急性心梗患者通过冠脉介入手术打通血管的平均时间(D2W时间)由2016年的89.57分钟降至2022年9月53.1分钟,缩短了40.7%,远低于90分钟的国家标准要求,也低于60分钟的国际标准。同时TIMI三级比例90%以上,血管再通技术和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更是实现了独立完成主动脉夹层急诊支架植入术及急诊人工血管置换术,实现零的突破。

回看7年来南医胸痛中心的成长路径,作为一家区级医院,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人赞叹。2018年,南医胸痛中心在全省胸痛中心质控排名中获得标准版第3名,团队《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还获评南海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在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排名中获得标准版第20名,并获评佛山市唯一的广东省首批胸痛中心示范基地;2020年获得南海区政府质量奖,2021年获评中国质量奖入围单位,2022年核心科室急诊科获评佛山市及南海区“十四五”高水平重点专科

在这样基础之上,南医胸痛中心能够为区域医疗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也将为群众健康筑起更为牢固的屏障。

 

深化全域模式 着力打造“区域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立不只是医疗技术的突破,更是医疗急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既需要医院本身内外良性循环,更需要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联动,形成最为广泛、高质的诊断网络。而南海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龙头,其胸痛中心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区域医疗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也对南医胸痛中心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8年,南医牵头成立南海区胸痛中心联盟,并建立胸痛中心南海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区15家公立医院、4家民营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9个医疗单位加入联盟,为广大群众绘制了一张值得信赖的南海区胸痛中心地图。

“胸痛中心发展到最后,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维度便是协同能力。”关紫云表示,首先是与上级医院的协同,遇到疑难患者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交接并进行治疗;其次是区域间的分享,各个医疗机构之间要有高效的沟通渠道,以点带面。因此当下建设胸痛中心必须要跳出医院到区域。

而要充分发挥区域胸痛中心的作用,就需要进一步聚焦“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即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一级医疗机构等最贴近群众的医疗机构纳入胸痛救治体系中,打通胸痛救治的“最早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近期南海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救治单元的认证,全区所有二级医院都通过了省级验收或国家认证,这是全国其他区、县级行政区域没有达到的。”关紫云提出,在这样扎实的基础上,医院将重点聚焦智慧医疗的接入,进一步规范、优化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

2021年4月,在区政府和区卫健局的主导下,南医作为区域胸痛中心质控单位,推动南海区5G+区域急危重救治协同救治与质控体系建设,也使得南海区胸痛协同救治体系更加立体。该项目以胸痛中心为切入点,建设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包括快速建档和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建立生命体征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建立远程监护与指挥系统,搭建急救网络快车道、区域一体化移动转会诊体系,建立院前和院内移动协同工作站,建设患者就医轨迹跟踪系统,建设急危重症救治实时质控平台七大功能,将各个救治环节无缝衔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5G通信技术的运用将推动胸痛中心建设进入更高层级。它将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急救效率,实现院前院内及医院间急救数据实时共享,高效互联互通,让智慧急救医疗更进一步,同时也助力优势急救资源下沉到基层,扩大服务面。同时,利用该急救平台,可以将各项救治数据、过程、结果等做详细分析和汇总,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并从采集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要素”,结合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出数据与数据背后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为临床医学研究和质控提供支撑,也将为政府部门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

202210111558394725.Jpeg

目前,在人才、设备、技术等多元因素的加持下,南医胸痛中心已经形成全域覆盖、全程跟踪、全民参与,信息同步、管理同质、救治同心的“三全三同”发展模式,引领建立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把胸痛中心打造成全国的区级样板。”关紫云信心满满。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 通讯员梁筠仪、卢秋坚

 

录入:admin 编辑:admin